【阿曲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阿曲】是什么意思?

【阿曲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阿曲】是什么意思?

【阿曲】的意思是:阿曲ē qǔ1.阿谀随顺。●唐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「议虽未中节,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。」●《明史•胡俨传》:「必能为董子之正言,而不为公孙之阿曲。」●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:「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,刘秀下诏重申‘阿附蕃王法’,凡阿曲附益王侯的,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。」2.谓诬妄不实。●《旧唐书•许敬宗传》:「敬宗自掌知国史,记事阿曲。」3.偏袒回护。●《魏书•高道穆传》:「若御史、司直纠劾失实,悉依所断狱罪之。听以所检,迭相纠发。如二使阿曲,有不尽理,听罪家诣门下通诉,别加案检。」●宋苏洵《议法》:「唐之初大臣房杜辈,为刑统毫厘轻重,明辨别白,附以仁义,无所阿曲,不知周公之刑,何以易此。」★「阿曲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16286页 第11卷 927阿曲ē qǔ1. 阿諛隨順。 ▶ 唐·韓愈《答呂毉山人書》:「議雖未中節,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。」 ▶ 《明史•胡儼傳》:「必能為董子之正言,而不為公孫之阿曲。」 ▶ 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三編第四章第三節:「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,劉秀下詔重申‘阿附蕃王法’,凡阿曲附益王侯的,都要受到很嚴厲的處分。」2. 謂誣妄不實。 ▶ 《舊唐書•許敬宗傳》:「敬宗自掌知國史,記事阿曲。」3. 偏袒回護。 ▶ 《魏書•高道穆傳》:「若御史、司直糾劾失實,悉依所斷獄罪之。聽以所檢,迭相糾發。如二使阿曲,有不盡理,聽罪家詣門下通訴,別加案檢。」 ▶ 宋·蘇洵《議法》:「唐之初大臣房·杜輩,為刑統毫釐輕重,明辨別白,附以仁義,無所阿曲,不知周公之刑,何以易此。」

阿曲的拼音

ē qǔ

阿曲是什么意思

阿曲

ē qǔ1.阿谀随顺。

●唐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「议虽未中节,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。」

●《明史•胡俨传》:「必能为董子之正言,而不为公孙之阿曲。」

●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:「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,刘秀下诏重申‘阿附蕃王法’,凡阿曲附益王侯的,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。」2.谓诬妄不实。

●《旧唐书•许敬宗传》:「敬宗自掌知国史,记事阿曲。」3.偏袒回护。

●《魏书•高道穆传》:「若御史、司直纠劾失实,悉依所断狱罪之。听以所检,迭相纠发。如二使阿曲,有不尽理,听罪家诣门下通诉,别加案检。」

●宋苏洵《议法》:「唐之初大臣房杜辈,为刑统毫厘轻重,明辨别白,附以仁义,无所阿曲,不知周公之刑,何以易此。」


★「阿曲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16286页 第11卷 927


阿曲

ē qǔ1. 阿諛隨順。

▶ 唐·韓愈《答呂毉山人書》:「議雖未中節,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。」

▶ 《明史•胡儼傳》:「必能為董子之正言,而不為公孫之阿曲。」

▶ 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三編第四章第三節:「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,劉秀下詔重申‘阿附蕃王法’,凡阿曲附益王侯的,都要受到很嚴厲的處分。」2. 謂誣妄不實。

▶ 《舊唐書•許敬宗傳》:「敬宗自掌知國史,記事阿曲。」3. 偏袒回護。

▶ 《魏書•高道穆傳》:「若御史、司直糾劾失實,悉依所斷獄罪之。聽以所檢,迭相糾發。如二使阿曲,有不盡理,聽罪家詣門下通訴,別加案檢。」

▶ 宋·蘇洵《議法》:「唐之初大臣房·杜輩,為刑統毫釐輕重,明辨別白,附以仁義,無所阿曲,不知周公之刑,何以易此。」

用阿曲造句

1.阿曲库铵苯磺酸盐2.苯磺酸阿曲库铵3.喇嘛阿曲(布阿曲的侄子)议用黄袍包裹他朋友的遗体,象所有格鲁的僧人穿的那样。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