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八旗制度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八旗制度】是什么意思?

【八旗制度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八旗制度】是什么意思?

【八旗制度】的意思是:八旗制度bā qí zhì dù清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,努尔哈赤在牛彔制的基础上建立黄、白、红、蓝四旗,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增建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四旗,共为八旗。所有满族成员均分别编入某一旗,世代不变。每旗(满语为「固山」)辖五参领(「甲喇」),每参领辖五佐领(「牛彔」),平时生产,战时出征。皇太极时又将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「八旗蒙古」和「八旗汉军」。这种生产、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,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,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入关后,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:生产职能逐渐缩小,军事、行政职能日益突出,发展成为单纯的统治人民的工具。清亡后,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。★「八旗制度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1763页 第2卷 19★「八旗制度」在《汉语辞海》的解释★「八旗制度」在《重編國語辭典》的解释八旗制度bā qí zhì dù清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。 ▶ 明·萬曆二十九年(1601年),努爾哈赤在牛彔制的基礎上建立黃、白、紅、藍四旗,萬曆四十三年(1615年)增建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四旗,共為八旗。所有滿族成員均分別編入某一旗,世代不變。每旗(滿語為「固山」)轄五參領(「甲喇」),每參領轄五佐領(「牛彔」),平時生產,戰時出征。 ▶ 皇太極時又將歸附的蒙古人和漢人編為「八旗蒙古」和「八旗漢軍」。這種生產、行政和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形式,是適合當時滿族的社會經濟基礎的,對滿族的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。入關後,這種組織形式的性質起了變化:生產職能逐漸縮小,軍事、行政職能日益突出,發展成為單純的統治人民的工具。 ▶ 清亡後,這一制度也隨之瓦解。

八旗制度的拼音

bā qí zhì dù

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

八旗制度

bā qí zhì dù清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,努尔哈赤在牛彔制的基础上建立黄、白、红、蓝四旗,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增建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四旗,共为八旗。所有满族成员均分别编入某一旗,世代不变。每旗(满语为「固山」)辖五参领(「甲喇」),每参领辖五佐领(「牛彔」),平时生产,战时出征。皇太极时又将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「八旗蒙古」和「八旗汉军」。这种生产、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,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,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入关后,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:生产职能逐渐缩小,军事、行政职能日益突出,发展成为单纯的统治人民的工具。清亡后,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。


★「八旗制度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1763页 第2卷 19


★「八旗制度」在《汉语辞海》的解释


★「八旗制度」在《重編國語辭典》的解释


八旗制度

bā qí zhì dù清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。

▶ 明·萬曆二十九年(1601年),努爾哈赤在牛彔制的基礎上建立黃、白、紅、藍四旗,萬曆四十三年(1615年)增建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四旗,共為八旗。所有滿族成員均分別編入某一旗,世代不變。每旗(滿語為「固山」)轄五參領(「甲喇」),每參領轄五佐領(「牛彔」),平時生產,戰時出征。

▶ 皇太極時又將歸附的蒙古人和漢人編為「八旗蒙古」和「八旗漢軍」。這種生產、行政和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形式,是適合當時滿族的社會經濟基礎的,對滿族的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。入關後,這種組織形式的性質起了變化:生產職能逐漸縮小,軍事、行政職能日益突出,發展成為單純的統治人民的工具。

▶ 清亡後,這一制度也隨之瓦解。

八旗制度的英语单词

1.the eight banners system